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2年1月7日
在资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资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草案提请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执行落实年”要求,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认真执行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市经济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2021年计划执行情况
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预计2021年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1.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00亿元、增长9%,高于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5%;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高于预期目标0.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7.2%;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高于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9.6%;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高于预期目标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3%;
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1%,高于预期目标7.1个百分点;
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高于预期目标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8%;
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高于预期目标1.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8.8%;
8.城镇新增就业19000人,超过预期目标3500人;城镇失业登记率3.6%,控制在4.1%的预期目标以内;
9.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2.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5%,控制在3.5%的预期目标以内。
(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全力推进成资同城化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成资同城化战略支撑不断增强。《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印发实施,协同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等7个重点规划,初步构建起成都都市圈“1+1+N”规划体系。15户资阳企业加入成都产业生态圈联盟,两市120余户企业相互协作配套。1.6万余家医药机构开通异地购药直接联网结算,实现成资两地电子健康卡线上线下就医全流程使用。川渝毗邻地区合作不断深化。14项内容纳入双城圈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编制完成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和资阳潼南柠檬产区总体方案。持续深化与大足、潼南、荣昌、铜梁、渝北5区合作,20个重点项目、60项重大事项稳步推进,资阳高新区、大足高新区共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21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川渝通办”,六大便捷生活行动扎实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实力不断提升。安岳柠檬、雁江蜜柑、乐至蚕桑规模产量位居全省前列,“一县一特”发展格局基本构建。安岳、乐至入围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县,安岳县纳入全省革命老区地区。高新区牙谷科创园、临空经济区产业孵化园建成投用,预计将招引20家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
2.全力稳投资促消费,内需活力不断释放。项目推进成效凸显。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作为全省4个分会场之一与主会场视频连线,四季度开工项目投资总量排全省第5位,均为近年来首次突破。创新“金鹰”“树懒”项目每月评选机制,坚持重大项目竞进拉练和“红黑榜”通报,7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3.1亿元,超时间进度32.5个百分点。成都美术学院等129个项目开工、临空产业新城基础设施等109个项目加快建设、东莞市捷邦电子新厂等34个项目竣工。投资后劲不断增强。工业投资增长41.6%,高于全省32.4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居全省第1位。编制2022年市级重点项目268个、总投资3494.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71.9亿元,较2021年同口径分别增加102个、1135.1亿元、220.7亿元。争取到位国省项目295个,到位资金55.3亿元。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推动“线上 线下”融合发展,实现网络交易额526.5亿元、增长15.6%。商圈建设不断升级,城东新区滨江商业带、安岳柠都商业商务集聚区、乐至玉龙商圈等街区商业业态逐步丰富,消费场景供给不断优化。推动落实“汽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举办“资味·资物·资景”休闲购物节等“六大活动”,传统消费持续回升。
3.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产业功能区不断优化。优化调整24个产业功能区、11个产业生态圈规划布局,11个功能区纳入《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和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协同布局,新引进产业化项目80%落户产业功能区。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优化构建工业“2+3+1”产业体系,中国牙谷入选四川省首批“5+1”重点特色园区,争取到省政府出台“8条措施”支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破题开局,香港豪庭、东莞捷邦等项目建成投产,安踏、kari鞋业、联友纺织智能化升级等重大纺织鞋服项目加快建设。全年新增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3000亩,标准厂房竣工60万平方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户、“专精特新”企业9户。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加快构建服务业“4+4”现代产业体系,乐至县获批全省服务业强县,实现省级服务业强县试点项目全覆盖。新签约商贸物流项目22个,韵达电商物流产业园、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宝森柠檬旅游区创4A通过省专家组评审,晏家坝、高洞等“5+3”农旅融合示范项目进展顺利。全年进出口贸易实现25亿元以上,中国牙谷获批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加快构建“6+3+1”现代农业体系,建成万亩以上农业核心示范区8个、高标准农田10.3万亩,粮食总产量168.1万吨,蔬菜、水果分别增长6.2%、8%。加快打造正大、新希望、正邦、温氏等“四大”生猪产业集群,预计全年生猪出栏270万头。着力打造“三园十片”现代农业园区示范,“柠檬主题公园”“秋千王国”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4.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城市功能品位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有序推进“天府国际体育健康城”“沱江一江两岸”总体规划及策划方案,加快贯通城市中环线、外环线、九曲河绿道;滨江大道等15条城区第一批黑化道路全面竣工投用,药业路A段等3条“断头路”建成通车;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03个、116万平方米。深入推动乐至国家级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安岳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县建设,7个乡镇入围“省级百强中心镇”候选名单,资阳牙谷小镇、乐至帅府小镇分别纳入省级特色小镇管理清单和创建清单,安岳、乐至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有序。轨道交通资阳线进入盾构隧道施工,成资大道资阳段竣工通车,临空经济区骨干道路建成投用,改扩建农村公路324公里。毗河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二期工程加快前期,老鹰水库至资阳城区输水管道整体迁改工程竣工投用,“张老引水”完成30公里管道施工,望水河泄水工程完工。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N+1”政策体系,29项重点任务有序推进。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新识别监测对象197户516人,开展监测对象全覆盖“回头看”,持续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狠抓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转移就业7.44万人。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成厕所改造2.9万户。雁江区保和镇及全市10个村纳入四川省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公示。
5.全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锚定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目标,实施一网通办扩面等十大专项行动,384条举措任务基本完成,全市政务服务好评率达100%。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居民建房耕地占用税缴纳“一次都不跑”,开办企业实现“零成本”,100个事项在成德眉资四市实现同城化无差别办理。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成效凸显,全市89个乡镇(街道)、1229个村(社区)在全省率先实现电子政务外网全覆盖。11个宅基地改革先行试点村改革工作有序推进,宅基地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基本完成。构建形成“1 5”国企发展新格局,完成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32户。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扎实推进,雁江区成功创建全省城市基层治理示范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深化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口腔医疗器械注册(备案)“三层联动”服务体系纳入全省第五批26条可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成果之一。签约引进上海韵达(资阳)电商物流产业园等重大项目131个、投资总额1600亿元,新引进“六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7个,到位国内省外资金340亿元。创新活力不断释放。成功创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3个,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户。成资协同创新中心全面投入运营,挂牌成立“中国牙谷科技创新研究院”。签订技术成果交易合同107份,实现交易额8000万元,科技融资达16.4亿元。
6.全力保障改善民生,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民生保障稳步提升。全市民生支出133.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6.5%。全市参保人数265.3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90.7万人。落实惠企稳岗政策措施,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城镇新增就业1.9万余人,返乡创业58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2.8万人、4.2亿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高考本科上线率达57%、居全省前列,雁江区沱东泥河幼儿园等4所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增加学位供给1600余个,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落地建设填补公办本科院校空白。“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就医秩序基本形成,“健康资阳APP”在线问诊9000多人次,6家公立医院实现电子健康卡“一卡就医”。实现成资、眉资同城图书通借通还,市博物馆即将开馆运行。安岳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疫情精准防控常态化。加强疫情多点监测预警,开展重点人群、进口冷链食品和重要场所核酸检测,实现2日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和至少30天满负荷运转需要的医疗、防疫物资储备能力。累计接种疫苗近340万剂次,实现疫情防控“零感染”。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高质量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工作,成为全省央督信访交办件最少和唯一无加“*”件的市。河湖长制全面落实,整治完成入河排污口364个,断面水质优良率82.5%以上。1—11月排名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23位、全省15个重点城市第3位。编制完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和矿产资源规划,生态修复遗留废弃矿山通过省级验收。
一年来,面对宏观经济的复杂变化,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较好完成了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国务院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重视关怀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苦干实干的结果。在坚定信心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工业不强,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实体经济运行困难,财政增收困难,地方债务较重等矛盾问题相互交织。我们将按照市第五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突出“追赶跨越”主题,坚定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首位战略”,坚持同城牵引、创新驱动、工业强市、城乡融合、开放赋能发展路径,锚定打造“五个城市”、实现“五个提升”奋斗目标,精心谋划、认真落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计划执行过程中,我们有力有效推动市人大决议和审议意见落实。一是统筹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研究制定“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方案,细化分解21项指标、519条任务、436个重大项目“三张清单”,统筹省市专项规划衔接和20个市级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加快形成“1 1 5
20”规划体系。二是全面推动重大政策落地。认真做好跨周期调节,加强经济运行调度,深入开展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分析,出台“科创12条”等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加强政策解读引导,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取得预期效果。三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每月调度重点项目建设,每季度开展竞进拉练,强化要素保障和协调服务,推动储备项目转化实施、招引项目落地建设、在建项目竣工投产,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计划执行过程中,我们优质高效推进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真正把办理建议、议案的过程作为了解民意、改善民生、为民服务的过程,切实做到每件提案建议由部门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落实办理责任,提出时限要求,确保件件有答复、事事有着落,2021年,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办结率、反馈率、满意率均为100%。二是主动对接沟通。主动加强与代表联系,积极采取现场办理、登门拜访、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准确掌握代表意图,积极办理落实,强化跟踪督办,及时向代表报告办理结果,提高代表对建议办理工作的满意率。三是提升办理实效。将提高办理质量摆在突出位置,认真研究吸纳,切实将提案和建议转化为具体的政策举措,统筹解决产业转型、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等事关发展全局的重点问题,切实做到让代表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主要预期目标
从全国看,国内宏观经济稳定向好但面临新的下行压力。世界经济有望延续恢复增长态势,中美元首视频会晤向世界释放积极信号。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七个方面政策适当靠前发力,保持经济稳定发展,但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投资内生动力不强等因素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从全省看,经济有望实现好于全国水平但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稳固。全省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总体较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成都都市圈、四大省级新区等竞相发力,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坚持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加之2022年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等大事要事,将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消费复苏、就业增收,实现经济增长好于全国的常态化水平。但工业持续稳定增长后劲乏力,科技成果转化不畅,进出口稳增长压力大等问题仍然存在。从我市看,追赶跨越中坚崛起速度不断加快但面临的困难问题仍然较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首位战略”赋予重大使命,机遇、政策、区位、产业“四大优势”重塑竞进格局,推动天府国际艺术城、韵达物流、中硼硅药玻等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我市的比较优势正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将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民生改善全方位提质提效,加速“成渝中坚”崛起。但产业结构不优、科技创新不足、财税质量不高、开放层次不高、民生事业建设较为滞后等诸多问题仍亟待解决,发展空间不足、碳排放指标少、资金保障能力弱等要素瓶颈制约亟待破题。
202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重大决策部署和市第五次党代会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追赶跨越”主旋律,突出“项目突破年”经济工作主题,坚定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首位战略”,把握“攻坚投资、突出工业、扩大消费、提质农业、做强园区、强化创新、优化环境”工作思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加快建设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9%,工业增加值增长9.5%,建筑业增加值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城镇新增就业15000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左右,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完成省下目标。
三、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措施建议
(一)坚持项目突破,增强追赶跨越发展新动力。狠抓项目增量提质。落实“红黑榜”通报、竞进拉练、“金鹰”“树懒”项目评选等工作机制,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推动天府国际体育健康城等166个项目开工建设,雁溪湖水利工程等68个项目加快推进,中硼硅药玻等47个项目竣工投用,完成投资570亿元以上。完善重大项目管理办法,研究设立项目编研中心,开展“项目策划转化季”活动,提高储备项目质量。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优,瞄准“六类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确保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投资总额1500亿元以上。充分释放消费活力。精心组织“迎春购物月”“资阳产品全国行”等活动,持续开展“四季”汽车节,提升传统消费,促进大宗消费,扩大农村消费。加快安岳城南商业综合体、一品天下·乐至城市会客厅等项目建设,打造地标消费新场景。培育发展线上消费、户外消费等消费新业态,积极发展“夜间经济”“周末经济”和首店经济,推动消费提质升级。全力稳定外贸增长。实施优进优出计划,培育外贸综合服务、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新兴贸易业态与传统贸易共同发展。鼓励企业提升外贸进出口总量,指导加快订单履行,协调解决装运、通关等需求,有效扩大外贸进出口总额。创新开展“万企出国门—资阳企业丝路行”系列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外经贸展会活动,加大国际交流合作,拓展新的领域和份额。
(二)坚持同城牵引,强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速增效。深入推进成资同城化发展。落实《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推进轨道交通资阳线、成资临空大道等引领性项目建设,加快构建都市圈一体化现代物流网络。共建轨道交通、医药健康等产业生态圈联盟,加快推动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简雁乐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拓展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合作共享,推动政务服务提质扩面,深化生态建设联动协作。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实现突破。持续深化渝资合作。加快旅游快速通道、石刻文化公园等项目建设,创响“知足常乐”文旅品牌,共探成本共担利益共享建设模式,推动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起步。加快资中至铜梁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实施,提升成渝中部通勤能力。深化与重庆市大足、潼南、荣昌、铜梁、渝北等区合作,全面融入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安岳潼南柠檬产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等合作项目事项,全面落实政务服务“川渝通办”和便捷生活行动。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坚持全市“一盘棋”思想,推动雁江区、高新区、临空经济区协同发展,提升中心城区核心辐射带动能力。支持安岳、乐至优化调整主体功能区定位,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全力创建国家高新区,加快建设成渝电子信息创新创业园。高质量建设临空经济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临空高铁新城。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先进县、进步县,力争创建2—3个省级百强中心镇。
(三)坚持工业强市,加快提升经济综合实力。推动制造业突破发展。梯度构建工业“2+3+1”产业体系,创响“西部车城、中国牙谷”两张产业名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开展“三类企业”梯度培育,骨干工业企业户数达到40户,产值突破百亿关口,新增“个转企”10户以上,新增规模企业25户以上,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户以上。大力开展产业招引和园区建设,完成2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清理园区低效闲置用地50亩以上。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围绕构建服务业“4+4”产业体系,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制订落实奖补政策,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全省服务业“三百工程”。深化服务业企业“保姆式”服务行动,确定100户重点企业(单位)开展“一对一”跟踪服务,推动规模前10位的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优质小微企业发展,确保升规上限入统企业培育对象动态保持100个以上,年内全市新增规模(限额)以上单位50户以上。推动农业特色发展。围绕构建农业“6+3+1”产业体系,推进简雁乐交界地带农旅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临空蔬菜等4个重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开展撂荒地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复耕种粮4万亩以上,实现粮食产量稳中有升。推动乐至畜禽种业科技园区和新希望等种猪、繁育基地建设,引导企业集团与规模养殖场等开展合作经营,确保生猪产能稳定在260万头以上。力争新增入库家庭农场和种养殖大户1000家,新增培育省级家庭农场示范13家。
(四)坚持创新驱动,塑造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一城一谷两基地”,主动融入西部(成都)科学城“一城多园”建设,实施创新平台竞进提升行动,推动安岳柠檬产业技术研究院、石油天然气管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争创省级创新平台,提升市创新创业园、云创智谷等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载体孵化能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力争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新入库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05亿元以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研发和转化运用,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5亿元。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协同创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高质量建设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试点改革,完成全市农村宅基地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形成有效运转、适应市场发展的经营机制,初步完成国有企业实体化、市场化转型。不断提升对外开放能级。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全力以赴“招大商、招好商”,打造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新高地,推动开放型经济提质增效。搭建壮大开放平台,加快推进自贸区资阳协同改革先行区、中韩创新创业园资阳基地建设,推动“中国牙谷”创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参与“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中心(四川)建设,力争保税物流中心(B型)年内建成投用。巩固提升营商环境水平。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标先进地区营商环境成效做法,持续补短和突破创新。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巩固提升“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政务服务水平,打通壁垒促进数据共享,实现全市各部门自建系统与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无缝对接和数据交换。持续深化与企业群众的联系,坚决清除政策难点、审批堵点、监督盲点、服务痛点。
(五)坚持城乡融合,塑造城乡发展新风貌。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坚持临空西拓、产城南延、门户引领、拥江提质,推动临空产业新城、临空高铁新城、北部新城等组团发展。加快完成中心城区城市更新等顶层规划设计,完成120个、新开工202个老旧小区改造,建成三贤路,加快建设雷音大桥等项目。发挥乐至县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和牙谷小镇、帅府小镇建设引领作用,深化县城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推进安岳、乐至县域小城镇“9+N”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常态化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有序调整优化衔接政策,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积极争取省级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项目,切实抓好农村“厕所革命”民生任务,改造1.8万户农村户厕。扎实推进“金通工程”样板县和省级“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乡村公共设施,提高要素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成都东部空铁公枢纽,协同推进成自高铁、成达万高铁、成渝中线高铁、成渝高速公路扩容等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交通强市、交通强县创建。加快毗河二期前期工作和“张老引水”工程建设,推进雁江区全域供水建设。全力推进5G基站建设,实现主城区5G网络全覆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力做好能耗双控,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严格控制“两高”项目,优化能源使用结构,大力发展天然气、垃圾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做好第二轮中央环保督查“后半篇”文章,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高效运行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机制,确保空气优良天数率达到88.8%以上,17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稳定达到82%,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进重点园区循环化、生态化改造,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
(六)坚持共享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完善就业创业体系。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妇女、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5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大规模组织开展专场招聘、搭建与成渝两地就业平台,持续推动安岳县创建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大力开展脱贫劳动力就业帮扶,实现充分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开展全民参保计划,确保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推进双城经济圈医保同城化,实现定点医药机构联网直接结算全覆盖,全面实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开展防返贫摸排行动,及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保障标准,提升社会救助能力水平。实施“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加快养老、托育设施建设。繁荣文教卫体事业。优化文化建设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发“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文旅产品与服务,加强圆觉洞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和A级旅游景区。建强公共卫生和中医药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打造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落实“双减”政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进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
(七)坚持系统观念,坚守安全发展底线。切实防控重大风险。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压紧压实“四方责任”,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做好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时节、重点活动疫情防控。抓好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稳妥处理地方债务,严格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持续做好非法集资案件化解和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全力遏制非法集资苗头。整合存量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稳妥推进金融机构风险化解。加强房地产市场秩序整治,做好“问题楼盘”化解。强化行业安全生产。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顿,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巩固提升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成果,提高汛期灾害、地质灾害等领域防灾减灾能力。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和责任体系,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和专项整治力度。全力维护稳定安全。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落实“三张清单”制度,攻坚信访问题化解处置。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打好人民禁毒战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